类别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0-10-13 浏览:969
进入下半年,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稳定,餐饮业正在稳步复苏,夜间经济在多个城市重启。
业内人士预计,虽然今年行业遭受疫情冲击,但我国餐饮业稳中向好的趋势不变,到今年年底,餐饮业消费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。从政策层面看,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相关措施,加快促进餐饮业及夜间经济恢复发展。随着“金九银十”及中秋、国庆假期的到来,餐饮业和夜经济都将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动力。
餐饮业复苏稳步推进
餐饮业是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,不过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,行业复苏正持续稳步推进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1-8月,餐饮收入21510亿元,同比下降26.6%。其中,8月餐饮收入3619亿元,同比下降7.0%,降幅比上月收窄4个百分点。
美团发布的数据则显示,以去年同期为基数,截至9月10日,我国餐饮业消费复苏率为101%,商户复工率达到105.7%。不过,美团表示,线上消费已与去年同期水平相当,优于线下消费复苏水平。
对于餐饮行业的复苏,政策层面也十分关注。央行在2020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,下一步,应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,在传承、创新的基础上,提高餐饮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,促进餐饮业提质增效。一方面,通过加大信贷、租金、税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力度激发餐饮企业活力,更好发挥其在保就业、保主体中的作用。另一方面,推动餐饮业信息化智能化深入发展,培育更多规模化连锁品牌,改进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,增强企业竞争力。
各地也纷纷出台行业支持措施。以北京为例,北京市商务局日前发布《精准帮扶餐饮业有关政策措施》,助力餐饮企业渡过难关、复工复产。其中提出,支持各区综合考虑市民生活需求和餐饮企业经营需求,在商圈广场、步行街、特色餐饮街区、综合商场等场所规划临时占用公共空间区域范围、经营时间和经营品类,开展餐饮外摆经营。此外,北京在现行的消费券基础上,增加美团、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发放餐饮外卖消费券,由政府和外卖平台出资、餐饮商户让利,共同惠及消费者,更好地满足餐饮外卖消费需求,推动全市餐饮消费回暖。据介绍,餐饮外卖消费券将结合北京消费季活动、重要节点分批次发放,预计将持续到12月中旬。
呈现新发展方向
在复苏的过程中,餐饮业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方向,包括规模化、品牌化、电商化、零售化和智能化等。
餐饮企业以品牌优先、品质消费理念引领发展,如广州酒家、老乡鸡等企业,在疫情期间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强化。今年上半年,广州酒家食品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1.7%,速冻产品业务增长64.4%。
电商化成为餐饮美食尤其是中华老字号餐饮的常态,如上海杏花楼曾在直播中10秒售出13万盒青团,杭州知味观电商业务上半年同比增长近30%。
火锅、烧烤等业态,以及小餐饮的连锁品牌迎来新的发展,如外婆家在疫情期间全力打造“老鸭集”单品品牌,成为疫情期间的利润新增长点。
生鲜零售、商超结合等产业融合趋势越发明显。旺顺阁在餐厅旁开设便利厨房超市,半数商品是由品牌商研发的半成品方便菜。广州酒家、眉州东坡、金鼎轩等餐饮品牌企业纷纷加码半成品菜业务,快速切入居家餐饮消费市场。
餐饮业在新消费市场下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、产业链一体化、跨界新产品融合、文化融合、渠道创新、直播带货等新模式,从根本上提高了餐饮行业劳动生产率。
在“互联网+”领域,有的餐饮企业通过社区营销布局以及私域流量运营锁定老客户,开拓外卖服务;有的餐饮企业通过新技术应用和新场景打造,实现自助服务、无接触外带和配送,适应消费新需求;有的餐饮企业积极拓展线上新零售业务,走上通过食品工业化发展探索疫情常态化下的餐饮破局之路。“互联网+”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及数字化、智慧化发展将成为行业发展新动能。
厉行节约、制止浪费的绿色餐饮成为新风尚。多家餐饮企业推出小份菜、半份菜,有的企业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合理采购、通过合理利用中央厨房减少原材料浪费,有的加强基地建设减少食材前端浪费,有的合理进行菜单设计、实时预约制及产品重量等相关信息披露减少消费浪费,还有的采用节能环保设备降低能耗等。
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认为,从长远来看,此次疫情加速了饭店餐饮行业升级的步伐,餐饮业呈现出头部效应增强、数字化、绿色化等主要趋势。
夜间经济点亮城市夜空
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,夜间经济为消费复苏回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。夜间经济不仅是城市消费的“新蓝海”,更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方式,同时还能扩大内需、繁荣市场、创造就业、提振信心,多元化展现地方特色文化。
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我国夜间消费约占总体零售额的六成,是拉动我国内需的重要抓手,预计今年我国夜间经济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。
今年,全国很多城市都推出“夜游景区”“文化夜市”“文化街区”等项目,将本土文化、主题景观、演艺、娱乐、餐饮等业态有机融合,突出夜间经济的文化要素。
今年“五五购物节”期间,上海举办了首个夜生活节,围绕夜购、夜食、夜娱、夜游、夜秀、夜读等六大主题,开放一批夜间文化场馆,鼓励商场、餐厅、书店等推出购物不眠夜、博物馆奇妙夜、酒吧节、集市节、深夜书店周等十大特色活动,点亮“夜上海”。据支付宝数据,上海夜生活节期间夜间消费环比增长超过10%。据阿里巴巴2020夜经济报告,上海夜间消费总金额位居全国之首。
北京以“新消费”为主线,推动实施“夜京城”2.0版,目的是形成“时尚活力型、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型、便民服务型”的夜间经济形态,涉及北京68个商圈、300家品牌企业、2000多家品牌门店,并且与互联网平台企业线上线下联动,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夜间消费活动,构成了休闲消费与城市文化生活体验消费相结合的新型商业业态。
文化不断融入城市夜间经济业态,构成了夜间经济的核心要素。成都的“夜游锦江”项目,把蜀都文化融入夜间经济业态中;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各种灯光和造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;西安“大唐不夜城”夜游项目深受游客青睐;南京“夜泊秦淮”项目,成为夜间旅游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业内人士认为,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,夜间经济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